国际贸易术语(Incoterms)是外贸交易的 “通用规则”,能明确买卖双方的责任、费用和风险划分,减少争议。下面针对最常用的 EXW、FOB、CFR、CIF、DDP 5 种术语,用通俗的语言拆解核心要点,新手也能快速理解。
一、先明确核心逻辑:
这 5 种术语的核心区别,本质是 “卖方要做多少事、承担多少成本”—— 从 “只供货” 到 “全包到门”,责任逐步增加,我们按这个逻辑逐一讲解。
1. EXW(工厂交货):
交货地点:卖方的工厂、仓库等指定地点(比如卖方的广州工厂)。
责任划分:
卖方:只需要准备好符合合同的货物,提供商业发票,什么都不用多做(不用装货、不用报关、不用找物流);
买方:从提货开始,所有事都要自己扛 —— 找人把货从卖方工厂装走、办出口清关、找国际物流、买保险、办进口清关、付关税,甚至货物在运输中损坏丢失,也得自己承担。
运输方式:不限(海运、陆运、空运都能用)。
费用计算:买方总成本 = 货物本身的钱(EXW 价)+ 装货费 + 出口清关费 + 国际运费 + 保险费 + 进口清关费 + 关税 + 到目的地后的提货 / 仓储费。
适合场景:买方外贸经验丰富,能自己搞定所有流程;或者买卖双方是长期熟人,彼此信任。
2. FOB(装运港船上交货):
交货地点:指定的装运港(比如深圳港、上海港),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就算交货。
责任划分:
卖方:要做三件事 —— 帮货物办出口清关(比如办出口许可证、报关)、把货物从自己仓库运到装运港、把货物装上买方找的船(这部分费用卖方承担);
买方:从货物装上船开始负责 —— 自己找船公司订舱(付国际运费)、买运输保险(防止货物在海上损坏)、办进口清关、付关税,货物装船后的风险(比如丢货、沉船)也归买方。
运输方式:只能用海运或内河运输(因为要 “装船”,陆运、空运用不了)。
费用计算:
买方总成本 = 货物钱(FOB 价)+ 国际运费(自己找船付)+ 保险费(自己买)+ 进口清关费 + 关税 + 目的地费用;
卖方成本 = 货物生产成本 + 国内运输费(到装运港)+ 出口清关费 + 装船费。
注意事项:买方要提前订好舱,别让卖方备好货却没船装;卖方装船后要及时告诉买方 “船名、航次”,方便买方买保险。
3. CFR(成本加运费):
核心特点:比 FOB 多一步 —— 卖方帮买方付国际运费,其他和 FOB 类似。
交货地点:还是指定装运港,货物装上船就算交货。
责任划分:
卖方:除了做 FOB 所有的事(出口清关、运到港口、装船),还要自己找船公司订舱,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国际运费;
买方:不用付国际运费,但要自己买运输保险(货物装船后的风险还是买方的),还要办进口清关、付关税。
运输方式:仅限海运或内河运输。
费用计算:
买方总成本 = 货物钱(CFR 价)+ 保险费(自己买)+ 进口清关费 + 关税 + 目的地费用;
卖方成本 = 货物生产成本 + 国内运输费 + 出口清关费 + 装船费 + 国际运费。
注意事项:卖方要及时把 “船名、目的港” 告诉买方,不然买方没及时买保险,货物出事了算买方的责任。
4. CIF(成本、保险加运费):
核心特点:比 CFR 再多一步 —— 卖方不仅付运费,还帮买方买基础保险,是外贸中 “卖方责任中等” 的术语。
交货地点:指定装运港,货物装船交货。
责任划分:
卖方:做 CFR 所有的事(出口清关、运港、装船、付运费),还要买货物运输保险(默认买 “最低险别”,比如只保海上自然灾害、沉船,不保小偷、破损);
买方:不用付运费、不用买基础保险,只需要办进口清关、付关税,货物装船后的风险还是买方的(如果想保更全的险,比如防盗、破损,要额外跟卖方说,自己加钱)。
运输方式:仅限海运或内河运输。
费用计算:
买方总成本 = 货物钱(CIF 价)+ 进口清关费 + 关税 + 目的地费用(运费和基础保险已经含在 CIF 价里了);
卖方成本 = 货物生产成本 + 国内运输费 + 出口清关费 + 装船费 + 国际运费 + 基础保险费。
注意事项:CIF 的保险只保 “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过程”,货到目的港后,比如在仓库丢了,保险不管,买方要自己注意。
5. DDP(完税后交货):
核心特点:卖方责任 “最大”,相当于 “门到门服务”,买方什么都不用管,只需要在自己仓库等货。
交货地点:买方指定的目的地(比如买方在洛杉矶的仓库)。
责任划分:
卖方:从头到尾全包 —— 办出口清关、把货运到装运港、装船、付国际运费、买全程保险、办进口清关、付进口关税、甚至把货送到买方仓库(最后一公里配送);
买方:唯一要做的就是 “在指定地点接收货物”,其他费用、风险全是卖方的(比如货物在国外清关被扣,卖方要解决;关税涨了,卖方自己承担)。
运输方式:不限(海运、陆运、空运、多式联运都能用)。
费用计算:买方总成本 = 货物钱(DDP 价)(所有费用都含在里面,不用额外掏钱);
卖方成本 = 货物生产成本 + 国内运输费 + 出口清关费 + 装船费 + 国际运费 + 全程保险费 + 进口清关费 + 进口关税 + 目的地配送费。
适合场景:买方是海外零售商、终端客户,不懂外贸流程;或者买方想省麻烦,愿意多花钱让卖方全包。
注意事项:卖方要提前查清楚目的国的政策 —— 比如关税多少、能不能清关、有没有禁止进口的规定,别到时候清不了关,自己亏了。
二、5 种术语核心区别总结
EXW:卖方只给货,买方全搞定;
FOB:卖方帮报关装船,买方自己找船买保险;
CFR:卖方帮报关装船 + 付运费,买方自己买保险;
CIF:卖方帮报关装船 + 付运费 + 买基础保险,买方只管清关;
DDP:卖方全包(从工厂到买方仓库,含关税),买方坐等收货。
三、通用注意事项(所有术语都要记)
隐性费用要写清:比如目的港堵车产生的 “拥堵费”、货物在港口放久了的 “仓储费”,要在合同里说清楚谁承担,别到时候吵架;
退税要提前问:不同术语退税不一样(比如 EXW 按报关金额算,FOB/CIF 按 FOB 价算),提前跟财务确认怎么退税;
和付款方式匹配:比如 DDP 适合先付一部分定金(T/T),货到再付尾款;CIF 适合用信用证(L/C),因为信用证要明确谁付运费和保险。
记住这些要点,就能根据 “客户懂不懂外贸、自己想承担多少风险、市场惯例” 选对术语,让外贸交易更顺畅。